English

永远的红线女

1999-01-13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掌声如潮,红线女身着演出服在台上鞠躬谢幕。她从艺已60年周年,广州为她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演出。她的学生手捧鲜花纷纷跑出侧幕,她的女儿虹红也从加拿大赶回,此际上前拥抱母亲,并在其脸颊留下两道鲜红的唇痕。红线女毫无所觉,依然站在台口向观众鞠躬致谢……领导和嘉宾们(多是老年男性)依序上台,只能是礼貌地祝贺成功。唯独王昆走到红线女面前时,才伸手把那唇痕抹掉……

我站在台下,想起认识红线女的过程。3年前的冬天,是王昆为红线女在北京介绍了一位按摩大夫,每天为其半日治疗。另外的半天,红线女就向我叙述往事,随后我又去了两次广州,终于写出一本《红线女速写》……这次应邀来广州的嘉宾真多。文联主席周巍峙来了,其实当年在我为红线女写书时,就常遇到他来看红线女。那儿的楼梯很狭窄又很陡峭,但周还是坚持着爬上去。红线女握住周的手,感动地叫着“周伯伯……”著名作家王蒙谈起当年出访美洲,红线女是其中的成员。归途经过夏威夷,在一个有名的餐馆吃饭。老板是洋人,一眼就发觉红线女气度不凡,一定要她为餐馆签名。红线女让王蒙“团长先签”,王蒙坚持要她“代表大家”。推让再三,她便写下幼年使用过的本名“邝健廉”。洋人老板对此浑然不解,大家却满意地笑了。

广州这次举办了两场纪念演出,演出者除了她的学生,也有她的朋友。比较下来,要数年岁最大的红线女唱得最好。人们产生一个共同的感觉:舞台红线女是永远的,自己在舞台下却明显老了。记得我当年为她写书时,她每每要回忆到几十年之前,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,说到哪里便唱到哪里,唱段的旋律随口流泻——有时清越像小溪,有时澎湃像湖海,但都浑然天成,不带斧凿的痕迹。我接触过的戏曲名家不少,像她这样澄彻自如的委实不多。她有先天的优势,天籁诚然是无法学的;但她后天的努力也是惊人的,直到这次演出举办的前四天,她忽然进医院打起了点滴。广州有关领导闻讯,吓得在15分钟内赶到医院。她见到领导的第一句话是:“放心,我一准能登台的……”

与会者参观了一个关于她的照片展览。十分之九都是演出活动。业余生活有两张给我很深印象。一张是她在家里饭桌边上打乒乓球,桌子上的球网两头是用两叠厚书当支架,当中横陈一根戏曲大枪。再一张,是冬日她旅游照相,右手拿着相机,左肘平弯在眼前,一只漂亮的小鸟稳稳当当站在肘关节上。那小鸟似乎站立了很久,它很有兴趣观察这个手拿相机的人,是觉得她艳如花树呢,还是倾倒于她娇好的笑声?

我在这次活动的间隙,抽暇参观了南越王宫的出土遗迹。真是不可想象,在地表下面存在着7个朝代的文明断层。面对断层不禁遐想联翩:近半个世纪的新断层太多,给中国的负面影响也太大了。而红线女以及她60年来的艺术实践,无疑是岭南地表最新也最灿烂的文化层。广州市政府花3千万元盖了一座辉煌的“红线女艺术中心”,现在趁“中心”落成之际又举办了如此盛大的纪念活动。我想,无非是为了防止新的断层产生吧。

广州的做法值得深思和仿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